忆七十年代的青年突击队
德馨
忆往昔,峥嵘岁月稠。恰同学少年,风华正茂,书生意气,挥斥方遒,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,粪土当年万户侯。 ——毛泽东
为庆祝第一支青年突击队成立五十周年,市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建筑青年能工巧匠系列评选活动。3月29日,我们****公司教培中心受命承办了其中的焊工实操比赛,看着那一个个生机勃勃的身影,不禁想起我在七十年代那段青年突击队的生活。
1971年6月28日,我随北京汽车制造厂第三批支援“三线建设”的队伍,调到了位于祖国腹地一条美丽山沟的陕西汽车制造厂。作为该厂第一代工人,从此开始了长达12年的艰苦创业。
说是汽车厂,除了刚刚建起的少数几个厂房外,几乎什么都没有。厂房只是一个空壳子,没有玻璃,没有设备,甚至还没有打地坪。宿舍楼还没建,职工一律住在厂房内,用席子隔开一间间“房子”,男女分住在里面。
我们是军工企业,新车试制的任务很急,土建施工严重滞后!我们一批批调来的职工,悉数编入“土建青年突击队”帮助赶任务。说白了,就是给建厂的主力军——国家建委五局当小工。
7月初的一天,突击队列队完毕,我们设备分厂党支部领导LQF在队前念了一段毛主席语录:为了保证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,我们不仅需要正确的路线和政策,而且需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……云云。然后宣布党支部的决定:任命***(在下)为青年突击队队长,DDP为指导员。
我和DDP出列,庄严地从上一任突击队领导手里接过大旗,宣誓之后,带领队伍顶着似火的骄阳开进工地。
我们挖土方、卸水泥、铲石子、推小车。吃的是现在喂牲口的那种黑高粱面,喝的是我们刚刚挖好的高位蓄水池的浊水,日晒雨淋,倍极艰辛。工作和生活虽然苦一些,但是更具支配力量的是“为了打倒帝修反,拼死拼活抢三线”的精神力量。
有人丢了草帽,在烈日下,大家会摘下自己的草帽推让给他;细粮配给的少,许多小伙子把细粮换给姑娘们,只说细粮不顶饱。挖土方时,大家会即兴搞一场劳动竞赛,比比几分几秒出一车土;休息时,有人会掏出笛子为大家吹上一曲。收工了,顾不上冲凉就去打篮球;晚饭后聚在草地上,毛著学习小组开始活动。队伍中充盈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。
在那段时间,我们除了毛选四卷以外,还通读了《共产党宣言》、《哥达纲领批判》、《国家与革命》等许多名著。当时确实比较“左”,但是对于走正道的人来说,并没有绕许多冤枉路,那一时期的学习、工作、生活是一段坚实的思想历程,奠定了我一生做人的基础。
林彪摔死后,开始批判极左思潮。当时“四人帮”还没有倒台,是不可能对“文化大革命”的错误做出根本性的纠正的。但已给我们这些青年人打开了一道真理的门缝。
72年夏天的一个深夜,我们几个年轻的党、团员还在楼顶平台上,边乘凉边争论。激烈的话题已经涉及到了最敏感的问题:为什么我们这样一个号称当代马列主义的大党,长期解决不了几亿人民的温饱问题?为什么我们引以自豪的社会主义经济,被经济学家称为短缺经济?贫穷是否就是社会主义?“抓革命”和“促生产”到底应该有着怎样一种对立统一关系?年轻的突击队员们陷入深深的思索中,在思索中将从迷惘走向逐渐觉醒!
也是由于土建工作已初具规模的原因,青年突击队开始转型。从72年开始,随着定购设备的陆续到货,为了争时间、强速度,陆陆续续成立了各项大型设备安装队。我先是参加了日本800t油压机安装突击队,后来又任命我为英国1500t压床安装突击队长。
我们学着自己翻译安装说明书,自己画图制作各种配件。大家这时不再下了班就疯玩了,技术组的几本机械设计手册被借来借去。晚饭后的活动改为政治学习与技术学习交替进行。市面上技术书籍也多了起来,我们是学机床大修的,尽管当时月收入只有40几元,许多人都肯拿出30多元跑到城里抢购全套的机修手册。大家学习技术的空气浓了,不再满足于侈谈政治。我们逐渐认识到,报效祖国不能是只会喊几句政治口号,不能只是不怕苦、累、脏。她需要我们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尽快掌握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。
有位师兄叫WQG,他的电工技术最好,被戏称为“八级徒工”(八级工是当时工人最高的技术等级)。一台新的洋设备刚到货,他马上把安装说明书的电气部分借走,在他的单身宿舍门上赫然贴着一个得罪人的帖子:打牌及闲聊者免进!那时没有奖金,也不等领导下达任务,三天三夜熬下来,他能拿出最具说服力的电气安装方案然后找领导请战。
工作时,我们曾为论证出洋人的某项图纸错误而欣喜;业余时,我们会为某个系统的液压原理争个面红耳赤。静压技术刚刚出现,我们就跃跃欲试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;钱学森才把计划评审法引入中国,我们就学着搞出各种机型的大修理计划网络图。
青年人思维敏捷,长于学习,精力旺盛,富有创新的活力。在这个山沟里,在以青工为主的第一代汽车工人身上,这个特点得到了最好的诠释。
转瞬间,三十年过去了。青年突击队从“劳动密集型”发展到高效完成任务的技术型;又发展到现在项目部模式的生产经营型。这个成长过程,体现了时代的发展,体现了政治上的进步,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规律。
青年人敢想敢干,勇于开拓,易于接受新事物,有极强进取心的特点永远不会变,青年永远是社会发展的先锋。
青年突击队先锋精神永存!
德馨
2004年4月9日